10月12日下午,四川省第六地质大队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泸州市签署战略合作与科技交流协议。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安全总监杨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宏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蒋长胜,六大队队长、党委副书记戴敬儒出席仪式并致辞。会议由六大队副队长吴永贵主持。
杨成表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各方资源,此次签署战略合作与科技交流协议对三方合作开启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三方以此为契机,加强沟通与协作,开创泸州市防震减灾工作新格局。一是希望三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扛起防震减灾重大政治责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二是同心同向,务实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注重实效、协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务实合作;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求实效,聚焦泸州区块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跃上新台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何宏林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及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机构设置、科研方向、研究力量和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此次三方联动,将围绕区域地震安全相关工作等方面深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科研院所和地方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多方位合作机制,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蒋长胜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泸州地区开展地震科研工作的情况。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科研技术条件更为成熟,防震减灾工作将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服务对象更加广泛,融入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泸州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有利于凝聚更多科研技术力量攻坚克难,具有深远的意义。
戴敬儒介绍了六大队整合组建、生产经营、人员结构、资质建设、科技创新、历次地震和暴雨应急抢险等情况。多年来,六大队立足区域性地勘队伍定位,始终坚持以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地质找矿等为主责主业,全方位服务于地方公益性事业和经济建设,为地方政府提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汛期巡排查、应急抢险等技术支撑服务。他表示,六大队将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区域优势,提供“地质管家式”服务,积极加强沟通协作,全力以赴做好泸州地区地震防灾减灾和应急抢险救援相关工作。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地震与地灾救援科科长牟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主任鲁人齐、四川省第六地质大队副队长赵世民代表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与科技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基础地质构造调查、构造精细探测与定量研究、地震动态监测、断层活化与强震孕育关系、区域地震发震机理、地震危险性评估、断层稳定性定量分析、断层滑动趋势、防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深化组织、科技、业务、服务等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会议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战略合作座谈。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地震与地灾救援科副科长李朝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孙浩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翟鸿宇,六大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